您的位置:首页 > 资讯中心

结合陶渊明作品谈陶渊明理想范文

发布时间:2020-12-21 01:28:13      阅读量:461次     

对于陶渊明的评价,并不是几句话就能说的清的。我们并不能说得清清陶渊明到底有多优秀,只能笼统地来说,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诗人,可以说是汉魏南北朝八百年间最为杰出的人杰。在世人眼中,陶渊明还是一个悠闲飘逸、不热衷于名利的诗人,就好似一个不在世俗之中的隐士,他的诸多诗作都表达了他归自然生活的喜爱与对官场之类的厌恶。

《桃花源记》

晋太元中,武陵人捕鱼为业。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。渔人甚异之,复前行,欲穷其林。

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、美池、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
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。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

既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,处处志之。及郡下,诣太守,说如此。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寻向所志,遂迷,不复得路。

南阳刘子骥,高尚士也,闻之,欣然规往。未果,寻病终。后遂无问津者。

陶渊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、文学家、诗人,他满腹经纶,胸怀天下,却出淤泥而不染,关心底层百姓生活,对黑暗腐朽的东晋社会深感不满,对和谐安宁,幸福安康的大同社会充满了无限的向往。

《桃花源记》是众人皆知的传世经典。写的是一名打渔人偶遇桃花源的故事。桃花源,在一片桃花林之间,不仅风景绝美,土地肥沃,还居住着一群与世隔绝的男女老少,他们男耕女织,过着平静安逸的幸福生活。他们的祖先曾经在秦朝时候为了逃避战乱而躲在这里隐居,对外界一无所知,连现在是什么朝代都不知道,他们不想与外界的干扰有任何联系,不过还是盛情款待了他这个不速之客,并叮嘱他千万别跟任何人提起他们。可是打渔人回去以后还是告诉了太守,太守就派人去找,结果就再也没有桃花源了。

这个故事无非就是陶渊明心中对大同社会的美好幻想。陶渊明厌恶尔虞我诈的淫奢官场,憎恨腐败黑暗的现实社会,对穷苦百姓充满了同情,无奈他空有一腔抱负,却壮志难酬,只有辞官归隐山林,过着与世无争,轻松惬意的田园生活。

田园诗代表作《归园田居》
少无适俗韵,性本爱丘山
误落尘网中,一去三十年
羁鸟恋山林,池鱼思故渊
开荒南野际,守拙归田园
万宅十余亩,草屋八九间
榆柳荫后檐,桃李罗堂前
暖暖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
狗吠深巷中,鸡鸣桑树颠
户庭无尘杂,虚室有余闲
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。

陶渊明本性就是一个热爱大自然,不喜拘束,超凡脱俗的人。他洁身自好,追求自由平等,尊重人的个性,与那些虚伪、做作、唯利是图的人世间格格不入,辞官归隐后,在孤独、清贫的自我修炼中,写下了万世颂扬的不朽文章,表达了与广大劳苦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望。

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
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
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
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
此中有真意,欲辩已忘言。

这是陶渊明的饮酒诗 可以想像得出诗人无官一身轻,在一个人的世界中自酌自饮,把酒当歌的悠然境界。要问他为何能够如此超我?无外乎就是“心静自然凉”的单一心境,孤独没有使他精神萎靡,反而让他真切感受到了和谐美妙的自然之美,与天地山河为伴,看花鸟鱼虫嬉戏,这是常人永远都无法体会到的愉悦盛宴,他们只有一代又一代地被世俗的纷争所折磨不堪,唯有陶渊明可以回归自然,享受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