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资讯中心

青少年厌学心理咨询报告范文

发布时间:2021-01-27 22:49:44      阅读量:1054次     

摘要:本文是一例初中学生因家庭关爱缺失,性格内向,强烈厌学而引发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。该学生因从小父母工作忙碌,缺少陪伴并且在幼儿时期曾遭受老师肢体惩罚,而对学校生活产生厌恶和恐惧。进入中学,由于学习成绩原因,老师对该生采取严厉的教育态度,进一步加剧该生的厌学情绪和交流障碍。初三时,该生经过医院检查,患有肿瘤,间断学业进行治疗,而后学习进度落后,没有取得理想结果,该生进一步在学业和人际上感受到挫败感。由于该生症状是由长期的教育与现实因素引起,持续时间长,情绪反应程度激烈,该生社会功能破坏程度大,诊断为持续性心理问题,其主要问题是社会认知障碍和性格偏执。

关键词:厌学;内向;偏执;泛化

一、一般资料

求助者:小明,男,16岁,初中文化程度,家中的独子,性格内向,不爱外出,不爱运动,厌学情况严重,社交活动,娱乐活动较少。李某父亲是一名机械技师,母亲在一家工厂工作,家庭情况殷实。

二、主诉和个人陈述

主诉:强烈厌学,情绪低落,烦躁,偏执,学习效率低,主动性差,爱发脾气,出现失眠状况。

个人陈述:我是一名初三学生,刚刚结束了自己的肿瘤治疗。我学习成绩一直很差,家里和学校都觉得我是不听话的差等生,怎么严厉对待我,我就像是一滩死水,我也知道我自己不是学习的料,反正学习不学习,将来能挣钱还不是都一样。从小我爸妈忙着挣钱,陪在我跟前的时间很少,不过他们总是买给我很多玩具,我也懒得和他们说话。我不喜欢出门,觉得烦,喜欢在家里呆着,也不想和其他人说话,没意思,说不到一起去。我觉得学习肯定是有用的,这个所有人都知道,但要看学什么了,我很喜欢看书的,你看我房间里这么多书。 学校教的东西也不能说没有用,有些内容也蛮好玩的,只是整天都被逼着学,不学就要被老师说。老妈说,被认为是坏学生。 还要考试,考完了,又比成绩,然后在分好坏。 我学是我自己的事,我觉得我学到了就可以了啊,那帮混蛋总说我怎么样怎么样,还污辱我人格,我又不他们学,他们急什么。反正现在我就想这么呆着,不想去学校,不想出门。

三、观察和他人反映

访问者作为家庭教师进入该生生活进行观察。 首次见面时,李某很腼腆,并不爱讲话,熟悉后,他却表现得很热情,总会在休息时和访问者一起交流。李某智力相对较高,但是注意力不够集中,李某在生活中有强烈被需求感,喜欢被人鼓励。李某不喜欢运动,身体素质差。李某在家中,在学校中表现内向,不与人交流,并且对所有学校老师表现出强烈反感。由于初三李某患有肿瘤,停学在家中学习。

四、评估与诊断

1、生物原因:求助者16岁,正处于青春期状态且求助者身体素质差,刚刚痊愈修养。

2、社会原因:求助者家庭富裕,从小缺少父母陪伴,家庭教育缺失。幼年被幼儿园老师体罚,上学以来,由于记忆力不集中学习成绩时好时坏,全凭个人兴趣选择学习爱好。进入初中,由于照顾母亲,学习成绩下降,被老师误解态度不端正且进入青春期,进一步加剧厌学态度,后因为肿瘤停学,痊愈后学习进度落后,学习成绩进一步下降。

3、心理原因:

   (1)存在错误认知,认为想学的可以学,不想学的就不学,学习对于未来生活并没有太大影响,学自己喜欢的就行。学校老师不应当传授相关知识,对社会财富,家庭财富认知不明确,对父母工作不理解。

   (2)情绪方面极度厌学,烦躁,内向。

   (3)行为模式方面行为懒散,不积极面对

对求助者诊断依据如下:

1、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,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致的, 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,有主动求医的行为,无逻辑思维的混乱,无感知觉异常,无幻觉、妄想等精神病症状,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。2、对照症状学标准,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、紧张、抗拒、偏执、烦躁等症状。从严重程度看,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强烈,对所有学校教育极度抗拒。该求助者逻辑思维正常,没有泛化,社会功能没有严重受损。从病程看,厌学排斥症状出现在初中第二年时期,厌学情绪自小学就出现,但并没有严重躯体状况,因此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。

3、心理测试支持本诊断

4、最终诊断:严重心理问题

   鉴别诊断

(1)与精神病相鉴别: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,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,没有自知力,无主动就医,常常表现出幻觉,妄想,逻辑思维紊乱等。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、一致、 有自知力,主动求治,无幻觉、妄想等精神病的症,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。

(2) 与一般心理问题相鉴别:一般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平淡,持续时间较短,内容没有泛化,对社会功不能造成严重影响。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很严重,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,持续的时间长,因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。

五、咨询目标制定

1、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:改变求助者认为学校学习的抵触态度,改变求助者对于学习内容的主管选择性,提高注意力集中度。纠正求助者对于学习与财富获得的错误认知;帮助其认识自己长期以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,使其能正确对待学习生活;使求助者认识父母对于家庭的付出,消除在学校生活中的不良影响,适度降低厌学水平;帮助其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,增强自信心,帮助求助者积极参与社会交往活动,提高身体素质。

2、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:使求助者能以正确的学校教育,帮助其自我成长,提高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。

六、咨询方案的制定

结合本案例,计划采用的咨询方法及原理如下:

1、咨询方法: (1)采用认知疗法,纠正求助者的错误认知,促进自我成长; (2) 运用自我暗示法,进行积极的心理调整,增强自信心;(3)进行放松训练,缓解偏执情绪,解决厌学问题。

2.咨询原理: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与其对现实世界的认识。

七、咨询过程:

第一次咨询:咨询师按照心理咨询的原则,从了解求助者-般生活状况人手,进行摄人性会谈,充分运用尊重热情、真诚、积极关注等技能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,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,对求助者作出初步的问题分析,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。与其共同商定确立可行性咨询目标。

第二次咨询:向求助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和方法。1.认知行为疗法: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,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.程心理治疗方法。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阿尔波特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,阿伦T.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以及唐纳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。认知行为疗法具有这些特点: (1)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;(2)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;(3)强调改变认知,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。

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和方法,对求助者的问题与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诊断,找出他情绪困扰的具体表现,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,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进行初步分析。帮助求助者寻找自身存在的非理性观念,根据区分合理与不合理信念的标准,协助求助者寻找和确认自己的不合理信念。经过分析,该求助者找出了他情绪困扰的具体表现就是心情烦躁,极度厌学,性格内向偏执。

在本案例中,咨询双方的责任、权利与义务主要包括:

1、求助者的责任: (1) 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;(2)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; (3) 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。

2、求助者的权利:(1)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;(2)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、过程和原理; (3)有权利选择或更换适合的咨询师;(4)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; (5)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、协商权和选择权。

3、求助者的义务:(1) 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; (E)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;(3)尊重咨询师,遵守预约时间,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。

4、咨询师的责任: (1) 遵守职业道德,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。

参考文献:略